昔之图国家者,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。而为国之战者,盖有四不和:不和于国者,不可以出军;不和于军者,不可以
出阵;不和于阵者,不可以进战;不和于战者,不可以决胜。是以有道之君主,将用其民,先和而造大事。而民知晓君主之道
义,若此之至,而于之临难,则士以进死为荣,退生为辱矣。
夫龙族者,虽为娱乐,然袭旧制聚万民,乃有为君者、为臣者、为军者、为民者。盖玩家千万,是为人为。鲲鹏者,
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固因羽翼丰满而无逆戟也。
是以人和为龙族之战者先也。
然龙族诸玩家者,源自中华四方三山五湖,所历经之地域文明、教养修为、秉性思绪各有迥异;且人各有其志。是以
如何汇百川而凝汪洋,聚沙砾而垒峰峦,广揽士众而成破战守成之洪流者,为君为上者不得不思之焉。故在国者当言文而语温
,在朝者当恭以谦逊,修己以待人。法令清明简逊、严刑明赏,
以道义、情义、礼仪待士,聚贤纳众,以才能见识定主次。弃私情而广国义。夫如此,当以为国力强盛,上下齐
心者方可为之战!
而战者,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龙族虽为游戏,却也不可为儿戏也。当宽容
而远虑,不为激怒,清廉而不图小胜。兵起为战,而战者不可因一时之愤恨而强为之。握胜机当一鼓作气,失机则当立止。若
强为之,徒劳民伤财自损其力耳!
夫龙族之战不外乎四因:一因名位,二因争夺实利,三因积有仇怨,四因内乱。而兵者亦分五类,恃兵众将广而袭伐
邻国者,谓之强;蔑礼义贪求利益者,谓之暴;因愤懑而大动干戈者,谓之刚;国乱而不求治,人疲而不求修养,一意孤行者
,谓之逆;而因国而起兵,禁暴乱,救危亡者,谓之义。而
此前四者,虽大可一时之胜,然未尝不获败亡也。惟义兵终不败矣。
孙子兵法有云: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,攻城之法为不得已。而观今日之龙族多为血勇之战,而
无权谋之攻也。夫知国而善用兵者,非求血战,乃求全胜也。为君为帅者当以分散瓦解敌方之阵营,而不使己方孤立为首要先
机也。
临阵见兵者,当知己知彼,料敌机先。而所以胜敌者,乃为君上决策之正确,诸将领之用命,冲击敌方之时机,己方
反冲击直能力也。战争之主动权为有识者握之。
而兵者,诡道也。用兵当如流水,避实而就虚,选择时机而攻袭,依敌情而应变,以己之实力而谋定。对能胜之敌者
,而故作不能胜之;对贪利之敌,以小利诱之;对混乱之敌,以决胜攻取;对力量强盛之敌,以避其锋芒隙机袭取之;对易怒
之敌,以挑逗激怒之;对卑视我之敌,以使其更傲之;对休整
充分之敌,当以疲劳之;对内部和睦之敌,当设计离间之。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胜也!而为将帅者,
当不惜血沥,众志成城,以志以义见于阵前,令行禁止,军律严明,则战可胜,守可成矣。
昔太公《六韬》曰: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惟有道者处之。而此道者,移之龙族,愚以为是为善结人众,善理国家,善
察悉情,善解兵道,善战于危者也!盖如此智勇情义者,何不可笑傲龙族一域焉~~~
今日维护,无聊为之一论,自知偏颇错漏,纸上谈兵尔。尚请诸君雅正.愿以后之国战之时,司令可以借鉴.
PS:感谢老公狂龙110在写此文之时给了很多很多的帮助
感谢老公在龙族给我的呵护,谢谢~!
|